祥云看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寻常型银屑病,俗称牛皮癣,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。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,约粟粒至绿豆大小,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,边界清楚,周围有炎性红晕,基底浸润明显,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。轻者刮除表面鳞屑,则渐露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,再刮除薄膜,即到达真皮乳头层的顶部,此处毛细血管被刮破,则出现小出血点为点状出血现象。
病因
1.遗传因素: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。
2.免疫因素:近年来多已认为银屑病是免疫或炎症介导的疾病。
3.感染因素:研究证实链球菌感染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、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,病毒感染与银屑病发病是否相关尚未明确。
4.内分泌因素:妊娠可使皮损消失或减轻,也可使皮损加重。甲状腺疾病、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对该病的影响不明显。
5.精神因素:患者可以出现神经精神改变,且这些改变可以加重已有皮损。
6.生活习惯、药物因素、环境因素:研究发现受潮、感染、饮酒、服药及精神紧张是诱发银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。
临床表现
1.皮疹特点
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,约粟粒至绿豆大小,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,边界清楚,周围有炎性红晕,基底浸润明显,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。轻轻刮除表面鳞屑,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,称薄膜现象。再刮除薄膜,则出现小出血点,称点状出血现象。白色鳞屑、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,称为三联征。皮损形态:点滴状、钱币状、地图状、环状、带状、泛发性、脂溢性皮炎样、湿疹样、蛎壳状、扁平苔藓样、慢性肥厚性、疣状等。
2.好发部位
头皮、四肢伸侧多见,对称分布;指(趾)甲和黏膜亦可被侵,少数可见于腋窝及腹股沟等皱襞部,掌跖很少发生。
3.病程
慢性病程,反复发作。大部分患者为冬重夏轻,少数患者夏重冬轻。病程一般分三期:①进行期 新皮疹不断出现,旧皮疹不断扩大,鳞屑厚,炎症明显,痒感显著,皮肤敏感性增高,可出现同形反应;②静止期 无新疹,旧疹不退;③退行期 炎症消退,鳞屑减少,皮疹缩小变平,周围出现浅色晕,较后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沉着。
祥云看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特殊类型荨麻疹
(1)、胆碱能性荨麻疹: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。多发生于青年期,当受热、精神紧张、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,或在运动后,体温略增,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,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,正是因为机体对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过敏。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,症状即可消退,严重的话,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。
本种类型荨麻疹不会出现皮疹,但明显感到有针刺、剧痒感。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(腋、掌跖除外)出现红色的、2毫米左右的风团,这种风团速来速去不留痕迹。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,如腹痛、腹泻等。
(2)、寒冷性荨麻疹:冬季高发的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,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,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触寒冷物质的部位发生水肿和风团,多见于面部、手部,也可累及其他部位,自觉瘙痒,有的还有头痛、皮肤潮红、低血压等全身症状,严重者可发生休克。此外,还有一种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,常发生于婴儿期,较早可见于出生后1周内。患者在接触寒冷半小时至4小时发生皮疹,不痒,皮疹为红斑和风团,伴有发热、怕冷、关节痛、头痛等全身症状。
(3)、丘疹性荨麻疹: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好发于婴儿及儿童的瘙痒性皮肤病。多数认为与昆虫叮咬有关,如跳蚤、虱、螨、蠓、臭虫及蚊等。皮损常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,顶端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,散在或成簇分布。好发于四肢伸侧,躯干及臀部。皮损常亦可陆续分批出现,持续一段时间。
(4)、蛋白胨性荨麻疹:正常情况下,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容易消化而不被或很少吸入血液,但在一次食量过多(过食猪肉和海鲜),同时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,蛋白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,出现皮肤充血发红、风团,伴头痛、乏力。病程很短,只持续1~2日,且大部分可在1~4小时内消失。属抗原抗体反应,其致病介质为组胺。
(5)、日光性荨麻疹: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,局部迅速出现瘙痒、红斑及风团、血管性水肿,持续1~2小时。以女性多发。
(6)、人工性荨麻疹:亦称皮肤划痕症。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,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,伴有瘙痒,不久消退。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。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,也可由药物(特别是青霉素)引起。
(7)、压迫性荨麻疹: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~6小时后发生,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,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。易发生于掌、跖和臀部,通常持续8~12小时。有时可伴畏寒、头痛关节痛、全身不适等。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。
1.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无需致敏,可使所有接触者发病。
2.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是Ⅰ型变态反应,有抗塬特异性IgE存在。可与血管性水肿、哮喘、鼻炎、结合膜炎、胃肠道或口喉障碍有关。致病源可为某些食物、纺织品、动物皮屑、化妆品、工业化学品、药物等。
3.病因不明的接触性荨麻疹,既有免疫性又有非免疫性的表现。
症状
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:皮肤接触致病物后,15~30分钟内在接触局部发生瘙痒、红斑、风团等荨麻疹现象。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煺。出疹可局限于接触部位,亦可全身泛发。可伴有血管性水肿和过敏反应综合征。
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:一般没有系统的症状,主要是由各种过敏塬引起的症状,如哮喘、鼻炎、胃肠道和口喉功能障碍等。
治疗
1.去除病因,避免接触致敏源。
2.药物治疗:首选抗组胺药物,局部外用安抚止痒药,病情严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。
护理
1.平时要注意观察过敏塬,对可疑致敏塬应尽量避免接触。
2.剪短指甲,勿用力搔抓,否则可引起皮损显着增多,瘙痒剧烈。
3.室内应保持清洁、乾燥,禁放花卉,也不应该喷洒来苏,敌敌畏等化学物品,以免致敏。